7月26日晚,第六屆湖南藝術節“三湘群星獎”長沙賽區選拔賽演出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,經過層層篩選出的21個優秀群眾文藝節目精彩上演。
為繁榮群眾文藝,堅定文化自信,創作生產一批思想性、藝術性、觀賞性俱佳的藝術作品,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積極備戰第六屆湖南藝術節,7月26日晚,第六屆湖南藝術節“三湘群星獎”長沙賽區選拔賽演出在長沙實驗劇場舉行,經過層層篩選出的21個優秀群眾文藝節目精彩上演,讓現場掌聲、歡呼聲、喝彩聲不時響起。
在群眾文藝裏展示長沙風采
這是一場挖掘長沙深厚曆史、彰顯地域民俗的文藝展演。
鑼鼓亭子是流傳於長沙縣雙江鎮的一種鑼鼓音樂,自明朝永樂年間由江西車子改進而來,它古樸優雅,清麗委婉,點綴了無數鄉村百姓的閑暇時光和喜慶場合;打擊樂合奏《鑼鼓亭》通過鬥舞、鬥鼓、鬥鑼、山歌等形式,展現了農村淳樸、溫馨、快樂的日常生活。少兒群舞《兒時樂》中,滾鐵環、跳皮筋、唱童謠、追逐螢火蟲等場景,勾起人對老長沙的眷念。獨唱《相思大圍山》,唱出了大圍山的鳥語花香、姹紫嫣紅、紅楓盡染、層巒疊嶂,讓人心弛神往。對唱《戲角》,唱出了寧鄉花鼓戲的前世今生,韻味悠長。
這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、謳歌時代新風的文藝展演。
長沙連降暴雨,剛入行的記者小姐姐奉命來到“同心院”采訪,快板《滿院春》呈現了暴雨中長沙人的大愛情懷。花鼓戲《打銅鑼》,對於湖南人而言可謂家喻戶曉,現代花鼓小戲《新打銅鑼》中,林十娘的女兒與蔡九哥的兒子唱起了對手戲,這一次,兩人投入到“保護母親河”的整頓過程中。
這是一場充滿著生活氣息、反映百姓幸福喜悅的文藝展演。
《山村的笑》通過描述山村的笑聲,歌頌了黨和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,展現了基層老百姓發至內心的喜悅和幸福感。女聲表演唱《相鄰就是緣》謳歌了互助互愛的鄰裏關係。蒸熟一碗米飯,加上酒曲,用時間發酵,少兒群舞《外婆的甜甜酒》,洋溢著濃濃情味。
群眾演出,勝似專業演出
湖南省藝術節“三湘群星獎”是我省群眾文化藝術領域的最高獎項,評選範圍涵蓋音樂、舞蹈、小戲、小品、曲藝等多個藝術門類,每三年評選一次。為迎接本屆藝術節,創作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,從年初起,長沙廣泛發動、全麵動員,各區縣(市)積極備戰,舉辦初賽。經過層層選拔,7月11日至7月16日,全市9個區縣(市)選送了72個節目參加全市決賽,分5場依次舉行,分別為音樂、舞蹈、小戲小品、少兒4個群文專場和1個專業聲樂專場。
長沙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劉新權介紹,本次大賽是我市文化藝術優秀成果的集中展示,也是對我市群文藝術工作的一次大檢閱,“呈現在舞台上的節目都是近年新創作的,長沙百姓自編、自導、自演的積極性、創造性,以及所達到的藝術水準,讓人讚歎。”
低保困難補助,是我國一項惠及廣大貧困人口的重大舉措。近年來,長沙市貫徹落實中央政策,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精準扶貧,成效顯著,但是在申請困難補助的過程中,卻有人打起了歪主意。小品《進退兩難》對這種醜惡現場令人捧腹的諷刺,贏得現場熱烈的掌聲笑聲。“這個小品演得真有味,真切,讓人笑,更讓人受教育。還想再看一遍!”觀眾劉先生說。
藝術的盛會,人民的節日。劇場裏,座無虛席,連過道裏也坐了許多人。鄉音鄉韻、鼓樂琴音,笑臉綻放、鼓掌雷鳴。當演出在《每當我唱起國歌》的豪邁聲中結束時,許多人還遲遲不願離去。“群眾演出,勝似專業演出!”觀眾易博點讚道。
來源:澳门太阳城登录長沙晚報